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

香港地塗 蘋果日報 20090410

蘋果日報 - 生活潮流 - 20090410 - 香港地塗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_sub/art_main.cfm?iss_id=20090410&sec_id=38163&subsec_id=12549736&art_id=12622467
「 曾 蔭 權 做 過 『 清 潔 大 隊 長 』 , 念 念 不 忘 , 喜 歡 潔 淨 思 想 。 曾 氏 治 下 , 警 察 瘋 狂 掃 黃 … … 」 陳 雲 在 《 中 文 解 毒 》 中 如 此 寫 道 。 由 此 路 進 , 政 府 一 邊 說 要 保 護 曾 氏 遺 墨 , 另 一 邊 又 靜 靜 的 清 洗 , 就 不 難 理 解 了 。 否 則 堂 堂 「 強 勢 管 治 」 政 府 , 說 了 要 保 護 , 怎 會 隨 便 在 其 中 一 個 圍 張 包 書 膠 就 了 事 ? 黃 業 、 粗 口 、 塗 鴉 … … 盤 古 初 開 就 禁 不 絕 。 它 們 帶 着 點 點 危 險 , 但 它 們 也 是 生 活 的 一 部 份 。 曾 灶 財 去 世 已 有 兩 年 , 墨 迹 漸 淡 , 觀 塘 街 坊 慨 嘆 。 但 時 代 就 是 這 樣 轉 , 街 頭 卻 出 現 了 另 一 條 又 一 條 塗 鴉 風 景 線 。 記 者 : 何 兆 彬 攝 影 : 伍 慶 泉 、 何 兆 彬 部 份 相 片 由 Graphicairlines 、 Start from Zero 、 唐 祖 堯 提 供 Model : 子 翹 寶 寶';

曾 灶 財 告 字 狀
曾 氏 的 墨 迹 越 淡 , 他 的 重 要 性 顯 得 越 清 楚 。 以 香 港 價 值 ─ ─ 即 金 錢 去 衡 量 , 上 次 蘇 富 比 拍 賣 曾 氏 墨 寶 , 成 交 價 5.5 萬 , 今 次 「 龍 墨 就 以 21.25 萬 港 元 成 交 , 比 底 價 高 七 倍 」 。 「 拯 救 九 龍 皇 帝 街 頭 墨 寶 示 威 行 動 」 發 起 人 馮 敏 兒 說 , 很 憤 怒 香 港 人 不 把 曾 氏 作 品 納 入 藝 術 範 疇 , 要 拗 , 他 可 以 提 出 200 個 理 由 。 不 用 了 吧 。 梵 谷 在 生 時 也 被 認 為 是 瘋 子 , 死 後 要 多 久 價 值 才 被 肯 定 呢 ? 梵 谷 的 狂 熱 , 其 實 就 是 病 。 曾 氏 也 「 精 神 異 常 」 , 異 於 常 人 處 , 是 當 他 「 發 現 九 龍 部 份 土 地 ( 九 龍 城 ) 被 割 讓 給 英 國 之 前 , 曾 獲 御 賜 為 他 祖 先 的 食 邑 ( 封 地 ) 」 , 即 開 始 把 城 市 當 「 狀 書 」 , 一 寫 數 十 年 。 其 實 曾 灶 財 不 是 為 了 寫 而 寫 , 他 是 為 了 抗 議 而 寫 , 他 的 「 寃 情 」 , 有 狀 無 路 告 才 在 牆 上 寫 了 起 來 , 當 年 不 止 他 一 人 用 這 個 方 法 告 狀 , 只 是 他 作 品 多 、 風 格 特 出 , 故 事 奇 特 , 而 且 抗 爭 了 整 整 51 年 , 這 才 成 就 了 一 代 傳 奇 。 這 令 我 想 起 《 秋 菊 打 官 司 》 。 曾 氏 認 為 被 港 英 政 府 騙 去 九 龍 喎 , 理 虧 的 應 當 是 政 府 , 自 然 不 怕 你 班 警 察 ! 生 前 為 了 寫 字 , 曾 灶 財 連 老 婆 都 嚇 跑 了 。 據 生 前 與 曾 氏 一 直 有 聯 絡 的 鍾 燕 齊 資 料 顯 示 , 曾 去 世 時 香 港 留 有 17 處 墨 寶 , 如 今 只 剩 6 處 , 分 別 位 於 尖 沙 嘴 天 星 碼 頭 、 觀 塘 坪 石 邨 「 三 山 國 王 廟 」 的 電 箱 及 燈 柱 、 官 塘 裕 民 坊 大 鐵 門 、 浸 會 大 學 藝 術 學 院 附 樓 入 口 , 及 堅 尼 地 城 , 域 多 利 道 道 慈 佛 社 碑 石 。 看 過 遺 墨 的 , 都 覺 得 有 點 太 遲 了 , 根 本 曾 氏 的 作 品 越 大 越 震 撼 , 如 今 留 下 的 都 細 細 幅 , 而 且 墨 色 淡 得 緊 要 。
街 坊 : 「 這 是 觀 塘 地 標 」
據 任 職 教 師 的 觀 塘 街 坊 唐 祖 堯 表 示 , 其 實 不 止 6 處 的 , 例 如 近 藍 田 山 坡 就 有 一 幅 面 積 最 大 , 而 墨 迹 還 算 清 楚 的 墨 寶 , 沒 有 紀 錄 在 內 。 唐 祖 堯 在 觀 塘 生 活 了 幾 十 年 , 他 記 得 從 前 到 處 都 是 曾 氏 墨 迹 , 「 從 前 很 多 的 , 他 在 觀 塘 一 直 寫 到 去 深 水 埗 , 如 今 都 沒 有 了 。 」 今 天 他 帶 着 相 機 , 到 處 尋 找 曾 氏 遺 墨 , 拍 下 來 , 甚 至 去 找 區 議 會 , 「 曾 灶 財 生 前 是 這 區 的 人 , 我 覺 得 這 是 觀 塘 區 特 色 呀 , 怎 麼 不 好 好 保 護 , 甚 至 把 它 發 展 成 區 內 景 點 呢 ? 」 終 於 找 到 副 主 席 蘇 麗 珍 , 表 達 了 意 見 , 「 我 說 這 是 觀 塘 地 標 , 應 該 保 護 着 , 立 個 牌 介 紹 他 生 平 , 他 們 卻 說 觀 塘 地 標 是 三 棵 榕 樹 ! 還 說 要 平 衡 反 對 人 士 的 意 見 。 其 實 曾 灶 財 都 去 世 了 , 不 會 再 到 處 寫 , 沒 有 了 以 前 的 破 壞 力 , 反 對 的 力 量 根 本 不 大 。 」 其 實 所 謂 「 平 衡 意 見 」 , 與 甚 麼 「 均 衡 參 與 」 一 樣 , 都 不 過 是 「 甚 麼 都 不 要 做 」 的 官 僚 屁 話 吧 。

■ 現 存 最 大 面 積 曾 灶 財 墨 寶 , 位 於 近 藍 田 與 觀 塘 山 坡 。 ( 唐 祖 堯 提 供 )

■ 政 府 用 牛 皮 膠 紙 包 一 包 就 算 。 都 說 香 港 地 治 安 好 , 畀 着 在 蠻 夷 , 日 日 換 過 層 膠 都 似 。

■ 位 於 西 環 堅 尼 地 城 道 慈 佛 社 的 曾 氏 遺 墨 。 ( 資 料 圖 片 )

■ 啟 業 邨 墨 寶 未 塗 抹 前 ( 唐 祖 堯 提 供 )

■ 塗 抹 後 ( 唐 祖 堯 提 供 )

■ 尖 沙 嘴 天 星 碼 頭 墨 寶 ─ ─ 國 皇 二 字 特 大 , 曾 氏 特 色 。
英 國 居 民 把 Banksy 框 起 來
乍 聽 保 育 人 士 說 要 加 上 玻 璃 纖 維 牆 , 感 覺 有 點 荒 謬 , 街 上 的 藝 術 , 加 了 這 道 「 圍 牆 」 , 就 把 人 與 它 分 隔 了 。 但 在 英 國 , 被 捧 上 神 枱 級 的 Banksy , 部 份 作 品 卻 真 的 被 框 起 來 , 保 護 着 。 在 Bristol , 居 民 就 夾 了 20 英 鎊 , 把 一 幅 12 吋 × 18 吋 的 作 品 裱 了 起 來 , 居 民 說 : 「 Banksy 來 自 Bristol , 我 們 對 此 感 到 很 驕 傲 。 」 據 他 們 說 , 早 前 一 直 有 唔 識 死 後 生 仔 , 想 在 畫 上 加 上 自 己 的 Tag ( 一 種 風 格 化 的 簽 名 ) 。 另 一 幅 受 保 護 的 Banksy 作 品 ─ ─ 位 於 Truman Brewery 停 車 場 內 的 一 架 紅 色 舊 跑 車 , Banksy 在 窗 上 畫 上 骷 髏 頭 後 , 也 被 加 上 了 保 護 框 。 這 容 易 理 解 。 Banksy 在 藝 壇 位 列 仙 班 , 2004 年 , Banksy 在 利 物 浦 Slater Street 一 道 鐵 門 添 上 妙 筆 , 就 差 點 給 幾 個 賊 人 拆 走 了 。 同 年 一 幅 Banksy 噴 畫 的 價 格 , 約 為 62,400 鎊 , 即 71 萬 港 幣 。
塗 鴉 與 Street Art

■ 石 板 街 上 的 石 階 旁 , 有 六 個 人 頭 , 為 街 頭 畫 龍 點 睛 。 右 邊 為 三 個 阿 肥 , 面 部 肥 大 , 諷 刺 空 虛 的 城 市 人 。
光 天 化 日 下 通 街 塗 , 要 比 沙 膽 , 的 確 無 人 夠 曾 灶 財 嚟 。 要 再 數 , 就 會 數 到 「 通 渠 9225 XXXX 」 、 「 鋁 窗 9650 XXXX 」 的 師 傅 們 , 塗 了 鴉 , 還 夠 膽 留 低 電 話 。 九 十 年 代 尾 香 港 興 起 Hip Hop 文 化 , 街 頭 開 始 出 現 大 量 塗 鴉 , 但 多 為 醜 死 怪 的 Tag ( 一 種 風 格 化 的 簽 名 ) 。 看 風 格 、 計 量 多 、 膽 大 四 處 畫 , 當 會 數 到 Graphicairlines ( Tat 與 Kathy ) 及 Start from Zero ( Dom 與 Katol ) 這 兩 個 單 位 。 打 給 Dom 表 明 來 意 , 他 即 表 示 「 其 實 我 們 的 算 是 Street Art ( 街 頭 藝 術 ) , 不 是 Graffiti 。 」 簡 單 的 分 類 , 是 Graffiti 多 以 噴 油 在 街 上 繪 畫 , 而 Street Art 則 由 此 變 化 出 來 , 花 款 較 多 , 有 Poster Art ( 貼 海 報 ) 、 Sticker Art ( 貼 貼 紙 ) 、 Stencil Art ( 模 板 噴 畫 ) 等 等 。 更 深 層 的 解 釋 , 是 七 十 年 代 美 國 Hip Hop 文 化 崛 起 , 與 黑 人 被 壓 制 有 關 , 他 們 有 話 沒 處 說 , 就 寫 了 畫 了 在 牆 上 , 成 了 塗 鴉 。 「 Street Art 比 較 純 粹 , 我 們 也 許 只 是 覺 得 街 上 很 悶 。 」 Tat : 「 之 前 有 雜 誌 做 塗 鴉 專 題 , 找 了 我 們 , 香 港 玩 塗 鴉 的 朋 友 卻 表 示 我 們 的 不 算 是 塗 鴉 。 這 方 面 比 較 壁 壘 分 明 , 我 自 己 倒 沒 有 所 謂 。 」 單 看 作 品 , 會 以 為 他 們 直 接 畫 在 牆 上 的 , 卻 原 來 香 港 人 口 太 密 集 , 在 街 頭 的 創 作 時 間 不 夠 。 「 我 們 是 先 畫 在 紙 上 , 到 了 現 場 才 貼 在 牆 上 。 部 份 作 品 已 保 留 了 幾 年 。 」

■ Graphicairlines 的 Tat : 「 揀 爛 牆 舊 牆 畫 , 就 沒 有 人 理 , 例 如 觀 塘 裕 民 坊 。 」 這 幅 超 巨 型 的 牆 上 , 搭 地 鐵 都 見 到 。

戒 不 掉

■ Dom 推 介 台 灣 Stencil 高 手 B-brother 作 品 , 中 式 內 容 , 帶 點 Banksy 風 味 。 http://www.bbrother.tw/
風 格 不 同 , 訊 息 不 同 , 但 兩 個 單 位 卻 與 曾 灶 財 一 樣 , 心 裏 面 有 鋪 滅 不 了 的 「 癮 」 。 Dom : 「 所 以 我 唔 明 有 些 人 話 玩 玩 吓 無 玩 了 , 而 我 就 係 搣 唔 甩 呢 鋪 癮 。 」 00 年 , 他 因 為 在 銅 鑼 灣 看 到 一 幅 Obey Giant 的 海 報 , 念 念 不 忘 , 查 出 創 作 人 Shepard Fairey 的 種 種 資 料 後 , 開 始 了 在 街 頭 的 「 危 險 」 玩 意 , 更 越 玩 越 大 。 有 沒 有 給 差 人 拉 過 ? Dom : 「 有 好 幾 次 , 還 好 最 後 都 放 了 我 走 。 給 逮 到 了 , 我 會 先 同 差 人 解 釋 , 我 是 在 貼 海 報 , 希 望 表 達 一 些 訊 息 。 也 許 因 為 我 不 是 用 噴 漆 , 海 報 一 搣 就 甩 , 給 警 誡 後 就 放 了 我 走 。 」 依 我 看 , 警 察 多 少 因 為 他 誠 懇 地 解 釋 自 己 的 理 念 , 而 或 多 或 少 的 被 感 動 到 ─ ─ 這 個 人 頂 多 是 儍 , 不 是 想 犯 法 。 問 這 玩 意 有 不 成 文 的 規 定 , 甚 麼 牆 可 以 貼 ? Tat : 「 沒 有 的 , 不 過 試 多 幾 次 就 知 。 我 們 會 盡 量 貼 舊 的 牆 , 爛 的 牆 。 」 Dom : 「 看 到 新 牆 也 不 會 忍 心 。 但 說 到 底 , 選 位 置 是 選 曝 光 率 高 的 , 例 如 唐 樓 天 台 。 」 要 把 一 件 事 情 做 得 好 , 自 然 要 全 職 做 , 例 如 曾 灶 財 就 是 拿 援 助 金 全 職 寫 字 的 。 Graphicairlines 從 事 設 計 , 有 推 出 產 品 , 他 坦 言 「 Street Art 多 少 都 有 宣 傳 成 份 。 但 更 開 心 是 受 到 不 認 識 的 人 的 讚 美 。 」 Dom 讀 成 衣 , 貼 吓 貼 吓 , 也 把 創 作 發 展 成 街 牌 , 推 出 市 場 。 「 最 初 在 網 站 與 外 國 的 朋 友 認 識 了 , 大 家 都 做 了 Tee 、 貼 紙 , 互 相 寄 給 對 方 , 後 來 有 人 問 我 可 否 多 做 一 些 賣 他 , 就 賣 起 Tee 來 了 。 有 些 人 認 為 這 是 商 業 化 了 , 但 一 把  刀 一 罐 噴 油 都 要 錢 。 」 喂 , 其 實 連 Banksy 都 有 在 畫 廊 賣 畫 啦 ! 但 兩 人 的 品 牌 至 今 都 未 能 賺 夠 生 活 , Graphicairlines 作 品 只 佔 Tat 收 入 一 半 , 而 Dom 的 品 牌 前 三 年 都 蝕 本 , 如 今 才 有 微 利 , 「 全 靠 有 台 灣 市 場 。 我 說 台 灣 真 的 好 , 不 是 因 為 在 那 邊 賣 得 比 較 好 才 這 樣 說 , 而 是 就 算 是 貼 一 幅 海 報 , 他 們 欣 賞 的 眼 光 也 不 一 樣 。 」 加 上 因 為 到 了 外 地 人 比 較 大 膽 , Dom 透 露 , 每 次 到 台 灣 , 他 一 星 期 貼 的 Street Art , 就 是 香 港 一 年 的 數 量 !

■ Start from Zero 名 作 ─ ─ 細 路 入 錢 ( 位 於 銅 鑼 灣 ) 。

■ 這 幅 位 於 台 灣 , 與 現 場 景 物 融 為 一 體 。
香 港 島 塗 鴉 風 景 線 ─ ─ 油 街 、 蘭 桂 坊
要 數 香 港 靚 塗 鴉 景 點 , 九 龍 區 有 旺 角 火 車 站 一 帶 、 尖 沙 嘴 嘉 蘭 圍 等 ; 如 果 數 港 島 區 , 則 以 蘭 桂 坊 附 近 的 小 公 園 至 石 板 街 一 帶 最 多 , 或 油 街 前 政 府 物 料 供 應 處 最 多 , 後 者 現 為 停 車 場 , 近 乎 棄 置 , 牆 上 也 噴 滿 了 塗 鴉 , 而 且 水 準 比 外 面 的 高 很 多 。

■ 蘭 桂 坊 公 園 上 的 舊 樓 舊 牆 上 , 作 品 水 平 較 高 。


■ 油 街 政 府 物 料 供 應 處 內 的 作 品 , 線 條 流 動 利 落 , 水 平 明 顯 較 高 。

健康基督徒的十七個特徵 湯馬士胡克

將文章加入我的最愛 更新日期:2008-12-04
作者:湯馬士胡克(Thomas Hooker,1586-1647)
1. 如果你能每天為你的敗壞和過失憂傷,卻又為所領受的恩典心存感恩。
羅 7:24–25: 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神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
2. 如果你為你身處的年代和環境的罪感到憂傷。
結 9:4:耶和華對他說:“你去走遍耶路撒冷全城,那些因城中所行可憎之事歎息哀哭的人,畫記號在額上。
詩 119:136:我的眼淚下流成河,因為他們不守你的律法。
彼後 2:8:因為那義人住在他們中間,看見聽見他們不法的事,他的義心就天天傷痛。
3. 如果你為身處年代的罪感到憂傷,小心不讓自己受到沾染。
腓 2:15: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象明光照耀。
徒 2:40: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
雅1: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彼前 4:4: 他們在這些事上,見你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就以為怪,譭謗你們。
4. 如果你努力要勝過你的敗壞,每天越發謹慎你所走的道路,更懼怕將來可能跌倒。
林前9:27: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詩 39:1: 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
伯 40:5:我說了一次,再不回答;說了兩次,就不再說。。
腓 2:12: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箴 28:14:常存敬畏的,便為有福。
5. 如果你能為你內心對待善工冷淡沉悶而自責,此後用各樣神聖的手段讓心蘇醒。
詩 42:5: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詩 57:8:我的靈啊!你當醒起;琴瑟啊,你們當醒起;我自己要極早醒起。
賽 64:7:並且無人求告你的名,無人奮力抓住你。
士 5:12:底波拉啊,興起!興起!你當興起,興起,唱歌!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啊,你當奮興,擄掠你的敵人!
6. 如果你受苦時能忍耐,受苦過後能變得更好。
來 12:5: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
來 12:11: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詩 119:67: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現在卻遵守你的話。
耶5:3: 耶和華啊,你的眼目不是看顧誠實嗎?你擊打他們,他們卻不傷慟;你毀滅他們,他們仍不受懲治。他們使臉剛硬過於磐石,不肯回頭。
7.如果你的行事為人是朝著天上,就是說,如果你的心思,你的生活方向都是朝著天上。
腓 3:20: 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
西3:2: 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來 11:15: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
8. 如果你歡喜在讚美中向神說話,神在他的話語中向你說話。
羅 8:26: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
約 8:47: 出於神的,必聽神的話;你們不聽,因為你們不是出於神。
9. 如果你樂意在各樣事上讓你的心和你的生命順服在神的話語之下,就算它與你的利益,你的喜好有衝突也是如此,你也樂意來聽神的話語。
賽 2:3: 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
結 33:32: 他們看你如善於奏樂聲音幽雅之人所唱的雅歌,他們聽你的話卻不去行。
10. 如果在任何困難或者試探當中,你能憑信心不斷依靠在基督裏神的應許,也為著你眼前的供應,今生的保守,為你來生的得救依靠他,不去採用任何不合律法,神不許可的方法。
創22:8: 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
出14:13: 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
11. 如果你在自己心中能看到你是真心愛神,儘管除非他先愛你,你是決不能愛他。
約壹4:19: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羅 5:5: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12. 如果你真心愛好的基督徒,以及其他幫助你走天路的人;另外一方面,如果你恨惡,回避惡毒放蕩之人,特別是那些拉攏人離開真道,生活荒誕,讓真道遭人褻瀆攻擊的人。
約壹3:14: 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
13. 如果你在肉體和靈之間存在爭戰。
羅 7:23: 但我覺得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犯罪的律。
加5:17: 因為情欲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欲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
14.如果你盼望基督的再來。
啟22:20: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
提後4: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15. 如果你不是良心不顧眼睛看不到的隱藏之罪,比如剛硬的心,自覺安穩,驕傲的靈;如果你看重那美好責任的本身,勝過行出來的作法;如果你是用誠實和真心行出;還有,如果你把神話語中的應許和警告都應用在自己身上,喜愛、渴慕恩典,勝於你自己裏面其他的一切;恨惡一切人身上的罪,但最恨你自己裏面的罪。
如果你能用神聖的方式做到這些事情,你就可以從中得到安慰,這些方式就是:1. 內心正直2. 堅持3. 每天在這些操練中長進
為此目的,你當行兩件事:
1. 常常省察,試驗,搜索你的心,以及你一切的行為。2. 常常就著在敬虔道路上你的進步檢查你的生活。因為很多人沒有這種檢查,生和死都成了假冒為善之人,還不曉得這點,反而以為他們沒有問題。
約壹3:18: 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
代上29:17:我的神啊!我知道你察驗人心,喜悅正直。我以正直的心樂意獻上這一切物。
16. 如果你希望除去各樣敗壞,或者你不斷努力使用各樣方法與各樣敗壞爭戰。
17. 如果你為基督的聖潔的緣故而渴慕他,如果你是這樣,你就會對各樣與聖潔一同而致的事情,不管是羞恥,恥辱,或是逼迫,都泰然處之。
出處:古舊福音原文網址:
http://www.old-gospel.net/viewthread.php?tid=349&sid=WC6zjz

參考:
http://church.dhf.org.tw/home/Style3/Article.aspx?ArticleID=4058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牧專區

傳道人的健康 江茂松

將文章加入我的最愛 更新日期:2008-11-06
作者:江茂松
傳道人也必須注意自己身體的健康。誰比忙碌的傳道人更需要健康的身體?傳道人身體的狀況影響他的精神和靈命。他需要記得,就像是任何一位基督徒一樣,他的身體是聖靈的殿(哥林多前書六章1-12節)。傳道人的身體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上帝的,所以他對待自己的身體的態度就應該像是對待上帝的事務一樣。配合這樣的觀念,以下幾件事情是傳道人必須密切注意、殷勤持守的。
晚上充分的睡眠
傳道人晚上必須得到充分的睡眠。雖然每個人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不盡相同,但大部分的傳道人如果想要在每日的教會事工中,發會最佳的事奉效果,那他需要七、八個小時深沈的睡眠。
Dr. Theodore L. Cuyler引用Dr. W. B. Riley談到理想的傳道人的一段話,Dr. W. B. Riley說:「如果你想讓你的會眾在主日崇拜的時候全神貫注,那麼你就需要睡得越飽越好。」。有一個關於睡眠的愛爾蘭俗語值得我們深思:「那些活得比較久、做事情比較有效率的人,通常都是睡得好的人。」事實上,一個人如果晚上無法得到充分的睡眠,那一定需要在白天補充的。像是傳道人那樣需要全神貫注、全力以赴的人,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只要一進入臥房,就必須拋開所有雜務,好好睡個覺,如果他無法如此,他就必須祈求聖靈的幫助,讓他容易入睡。太多傳道人常常因為預備講章而拖到十一、二點,才帶著疲憊不堪的身體上床睡覺,這樣的預備效果是事倍功半的。我的原則是從不挑燈夜戰預備講章,因為清晨一個鐘頭的效果勝過晚上五個鐘頭的效果。
身體心靈的鬆懈
傳道人必須在週間安排一段讓身體、心靈鬆懈的時間。在繁忙的事奉中,大部分的傳道人發現實在很不容易從一週規律的事奉中抽出一天好好休息。毫無疑問的,傳道人無法像一般人有個週末的休息,週末正是他最忙碌服事的時候。從筆者的觀察及親身經驗,傳道人最好每一週都能夠安排半天休息、鬆懈的時間。有些傳道人覺得星期六下午很合適,如果主日崇拜的事情都預備妥當了,這時候需要獲得更新,以面對星期天賣力的服事,那星期六下午的確是一個很合適的休息機會。有些傳道人則認為,主日事奉結束之後,能夠在星期一有半天的休息則是非常有幫助的。
另外,還有傳道人覺得在週間找一天休息也不錯,藉此能夠抒解過去幾天累積的緊張。每一位傳道人都必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休息時間,並且充分在這段時間獲得身心的鬆懈。沒有合適的休息,傳道人的事奉效果將因為身體疲乏而大打折扣。帶著疲憊的身心靈,傳道人無法為主做光做鹽,而也會影響他做出不好的決策。忠心事奉的傳道人為講臺的事奉、教會事工付出大量心力,他必須要有足夠的休息機會。這樣的休息不單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他的家人、教會,當他充分休息、重新得力之後,他更能成為有能力的傳道人。
休假
跟前面主題有些關連的,就是傳道人的休假。每位傳道人一年之中都應該享有幾天的休假,他需要一年有幾天能夠出去走走。有些傳道人則偏好將休假分成兩個階段,認為這樣的安排比較能夠幫助他們保持整年精神充沛、服事有力。有些教會覺得除了夏天的休假外,在忙碌的聖誕節期之後,也讓傳道人有一週的休假時間。無論什麼樣的休假計畫,合適的休假都能夠帶給傳道人身心靈的益處。休假之後,他會帶著新的衝勁回到教會,他會成為更好的傳道人,他的會友更能從他得到幫助。
在休假期間,傳道人應該嘗試做一些跟平常教會生活不一樣的事情。他應該做一些他平常想做的事情,他應該去欣賞風景名勝、看一些久未見面的朋友以及享受一些新的經驗。當然,在安排傳道人的休假時,傳道人家庭的需要也必須一併考慮。
如果想要為每一位傳道人安排大家都覺得滿意的休假計畫,那是不可能的。每一位傳道人的喜好不同,這個人覺得不錯的,另外一個人可能覺得了無興致。那傳道人的家庭呢?也是一樣,喜好不同、人數不同,而每個教會的休假時間也不盡相同。因此每一位傳道人必須仔細考量、安排能夠對自己及家人最為可行,且能獲得益處的休假計畫。無論如何,就是要好好休個假,而且要記得,休假的時候,不要跑到別的地方講道。
運動
傳道人應該為自己安排某些合適的運動,缺乏運動會使傳道人變得遲鈍而無法勝任她的工作。許多時候,如果傳道人感覺沮喪,對教會事工深覺厭煩,這時候,如果他能夠出去走走,或是做些運動,那麼當他再一次回來處理教會事工時,便能覺得擁有新的力量及方向。
有些人對這種說法大打折扣,因為他們認為保羅曾經對提摩太說過:「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提摩太前書4:8)」但是這段經文的真正用意並不在評斷運動是無益的。研究整段經文,可以清楚發現保羅在這段經文要強調的是,短暫與永恆價值的比較。不可否認的,若比較永恆的價值與敬虔,傳道人的運動只是針對身體,的確是益處還少,而且只有今生短暫歲月而已,可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由於適當的運動,能夠保持傳道人身體的健康,而傳道人擁有健康的身體,正是有效參與教會服事的重要條件。
傳道人到底要從事哪一種運動?這個問題主要根據傳道人的需求及年齡。如果可能,運動必須是令人覺得舒服、快樂的,但如果想要藉著運動得到幫助,那可必須持之以恆。有些傳道人喜歡打高爾夫球或是釣魚,有些則喜歡整理庭院或家庭,讓自己居住的地方看起來舒適、宜人,有些傳道人喜歡散步,到郊外慢跑,還有些傳道人則會到青年會或健身房運動。
如果傳道人的運動是打高爾夫球,那他就要小心,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在高爾夫球場。如果花費太多的下午時間在高爾夫球道上,反而會減低傳道人的工作效率。你必須好好的分析你的需要,並選擇對你最有幫助的運動。
良好飲食習慣
傳道人必須培養合宜的飲食生活。這也是他需要培養自我約束這一項美德(加拉太書5:22-23)。在今天資訊傳播如此發達的社會,傳道人沒有理由說他無法取得關於均衡飲食的資訊。合適的飲食能夠幫助傳道人保持良好體力,面對沈重的教會事工。缺乏合適的飲食,對傳道人的事奉會有消極影響,例如傳道人體重過重,會讓傳道人變得無精打采、倦容滿面,而且容易感染疾病,大大影響他的事奉果效。如果傳道人無法脫離打開冰箱的誘惑,那他又怎能批評酗酒的人手不離瓶呢?缺乏良好飲食習慣的傳道人必須獲得妻子的幫忙,無論面對何種試探,也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健康檢查
關於傳道人健康方面,最後一個要談的主題就是健康檢查,傳道人每年都應該接受一次健康檢查。尤其過了卅五歲之後,更需要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藉著健康檢查,早期發現初期病痛或官能失調,可以避免傳道人罹患重病而不自知,而且早期發現的治癒率也比較高。
出處:教牧與教育小站原文網址:
http://ce.fhl.net/pastor/pstlife2.htm

http://church.dhf.org.tw/home/style3/Article.aspx?ArticleID=2757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牧專區

滕近輝牧師談教牧健康心理與事奉態度

將文章加入我的最愛 更新日期:2008-11-06
作者:訪問、整理:曾立華
問:當教牧在事奉中感到灰心、失望、情緒低落時,除了祈禱外,你認為還有什麼方法去克服這些困難?又如何可以改變性格上的一些缺點?
灰心、失望、情緒低落,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原因,我只提其中一個相當普遍的原因,就是不滿意自己低微的工作。得勝之道就是徹底的謙卑,甘願為主的緣故卑微。在 這一件事上,主賜給我三種恩典:一是自卑感的天性發揮了正面的作用。我十九歲獻身時,曾向主表示願意一生一世在鄉村裏傳福音。二是主帶領我經過八年抗日戰 爭,而安於任何物質缺乏的環境。三是主引導我在一九五七年到一家只有五、六十人(多數是教育水準很低的老太太與婦女)的宣道會北角堂事奉(那時曾有一間剛 建好華美禮拜堂的教會請我,主卻沒有帶領我到那裏去事奉)。我剛上任不久,教會的房東就加租一倍,把我們逼遷。我們遷到一間三樓上的幼稚園去聚會,大家坐 在兒童的小椅桌上作禮拜。我安於這一切,從未想換工作,死心塌地在那裏事奉。結果主開始恩待,教會一直擴展。我一作就是三十年,我一生只牧養過一間教會。
我是屬於內向型的性格,一邊學習漸漸的改變,獲致了相當的調整。過分內向或過分外向都是需要調整的。
問:教牧在哪幾方面較易失敗?如何避免這些失敗?萬一失敗了,怎樣重建?信徒應如何對待曾失敗的傳道人?
王明道先生說了一句永遠真實的話:名、利、色是傳道人的三大試探。許 多傳道人在這三件事上失敗。名與利對我的本性吸引力不大,但我有一些經歷可以分享一下。多年前加拿大出版的一份中文刊物的主編在一篇文章中說我在香港擔任 一百多家機構的主席。他說,這一種社會上的名流風光不應進到教會裏來。這原則絕對正確,但與我的情況不符。有一位主內好朋友以這一件事問我,我才注意到這 一件事可能有的影響。我告訴他:我擔任十幾個主席的職務,其中五個是我在宣道會內部的實際責任,如聯會主席,差會主席等;另外多半是一些福音機構的主席。 這些機構在創立之始,其同工少為一般信徒所知,所以需要一些事奉已久,較為人熟悉的人士來擔任董事,作為對其信仰與品格的保證。這是一種對新興聖工的實際 支持,和對後進同工的鼓勵,這是我樂意作的,也是責任。
我曾在同一時間內擔任中國神學研究院與建道神學院的院長,這一件事我相信也會有人認為是求名的表現。所以我也略為解釋:我先在一九七四年開始作「中 神」院長,表示支持華人神學教育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後來宣道會西差會決定將建道神學院完全交給華人主辦,擔起行政與經濟上的一切責任。西差會與華人 區聯會決議皆要我出任院長。身為宣道會同工,我義不容辭,只得接受。之後開始物色新院長,感謝神!祂預備了傑出的張慕皚院長,他對「建道」有極大貢獻,將 「建道」帶進新時代。
還有一些其他類似的經歷,不再贅述。在這一切之中,我學習心中無名利之求,但也不斤斤計較小節,只求主前無私,聖工獲益。
在此,我想提一提北角宣道會對我的寬宏大量和幫助,是我事奉蒙恩的主要因素。他們竟肯付我全薪而同意我義務擔任兩家神學院院長及授一點課,又準許我出 外講道及作些文字工作。誰會相信天下竟有這樣的教會?他們這樣作是表示願意和其他的聖工分享自己的傳道人。不只如此,也盡力為堂外的聖工奉獻,竟比堂內的 開支多兩倍。神實在自己補上了一切而有餘,證實了施比受更為有福。堂內的聖工也不斷發展。
至於色的一方面,有些傳道人跌倒是因為沒有注意防範。每一個傳道人要小心避免單獨與異性同工出外探訪,或與異性會友在關了門的室內約談輔導。
關於如何對待跌倒的傳道人,《加拉太書》六章一至二節永遠是最好的指導。
請從《聖經》及近年「整全屬靈觀」指出心理健康對靈命成長的影響。
整全屬靈觀是近來神對教會的重要資訊,其內容不新,早已包含在聖經裏面;但其新組合、新架構、新意識卻是富有時代性的挑戰與資訊。它把全人的需要-- 知、情、意、性、心理因素、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文化意識、神人關係等等都包括在內,加以全面處理,引往全面美滿人生。
靈性的造詣與心理健康兩者之間有密切關係。《聖經》中把許多心理因素都放在好靈性的範圍裏面,例如:
神的愛與信心克服自卑感,建立不亢不卑的自我觀(參羅十二3); 以喜樂的心態(非只感覺)改造性格上的憂鬱(參腓四4;羅十二12); 以欣賞別人來克服狹窄的心胸(參腓二3); 以交托來消滅多憂多慮(參太六34); 以交通關懷來緩解內向與自我中心(參腓二4); 以默想來調節過分的外向,增加靈性的深度(參詩一一九97); 以饒恕來醫治過去所受心靈創傷(參弗四32)等等。 傳道人應找出自己性格和心理上的弱點,學習改善的操練。
問:請就保持身心健康與靈命成長的一些可行步驟,分享你個人的一些經驗。
不少因身心衰疲而失去事奉能力,甚至放下事奉的傳道人的例子,使我們驚覺這問題的嚴重性。這種情況的發生通常有兩條路線:一是在開始事奉時抱著極強的 獻身精神,日夜工作,事事親為,但是屬靈的智慧與成熟程度配合不上這一種理想心態的衝力,結果身心衰竭而退下。二是在生活與事奉上產生了各種阻力與張力, 成為心靈與心理上的壓力,終於引致枯竭失敗。前者的問題是在忠心努力中沒有學會心靈安息的功課。弓不可時時緊弦;小提琴不用時必松弦。後者有三個常見的事 實:一是夫婦之間有張力;二是同工之間有張力;三是對工作果效不滿意。
先談安息。 安息是靈性上與心理上的綜合功課。我在五十歲以前常有週期性的憂鬱感,大約每兩三個月來一次。我學習了對付它的功課。我先確定它是屬於生理性的或是心理性 的。在這方面我用否定它的心態來對付它。另方面我學習順應它:我多唱些詩,或讀出歌詞來占住我的思路;到街上走走等。我學習了用信心說:I refuse to be depressed!今天我仍然拒絕一切沮喪感。
《聖經》中有兩位屬靈巨人枯竭求死--以利亞與摩西。神對以利亞的處方是吃與睡,然後告訴他:神保守了七千忠於祂的人,他不是孤單的。神對摩西的處方是設立七十位長老與他同工,於是他開始了領袖訓練之工。一人變成七十人!
每一個傳道人必須按自己的特殊處境追求學習安息的功課,然後才能重新得力--「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十15)
再談一下生活和事奉中的三種張力與壓力。
傳道人要早早注意夫婦之間的張力,保持高度警覺性。溫柔的交通絕對需要,追求諒解與同心。每一師母應在教會中有事奉的崗位。
消除同工之間的張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定時的交通:分享感受,共同擬定事奉計畫,祈禱,清楚安排各人的責任範圍,又培養互相鼓勵、欣賞、合作的心態。
不求近功,安於主的託付,長線的目標,尋求事奉中真價值的所在,學習祈禱與信心的功課,這些是消解對工作不滿意的途徑。有些傳道人在主開始向他們顯明恩典的時刻之前,已經轉換了工廠。這樣難免長期流浪。
問:你過往承擔這麼多的事奉責任,不斷付出,如何重新得力?有什麼屬靈秘訣?
我先作一些澄清與解釋:
1.在我所關連的工作中有不少只是參與董事會及作一些決定,而與執行事工無關,所以並不需要太多時間。有朋友打笑說:「滕近輝牧師有主席命。」有一 次,我自己在一次會議中說:「將來在我的墓碑上可以寫:掛名主席滕近輝之墓。」我退休以後,今天在美國仍然掛著五個主席的「名牌」。這是另一類的幽默。
2.在我直接參與事奉的崗位上,我也只是重點式的參與。例如:我工作了三十年(1957~1987)的宣道會北角堂,我是3/5時間的事奉:主日講 道,帶領查經與祈禱會,推動本堂與聯會的植堂和差傳事工,帶領執事會計畫每年事工、施浸、探望有特殊需要的會友等。經常的會務操作,皆由其他同工照管。又 如在聯會主席的職務上,也只作總方向策劃的參與,其餘交給各同工執行。
因此,我的付出並不是太重,我從來沒有感受到工作上的壓力。我處處感覺主恩補上人的一切虧欠。我一生的格言是「神主權性的恩典」(God's Sovereign Grace)。
如果我有什麼秘訣的話,我可以提幾件事:
1.我極重視和睦與合一,一直追求並宣講這一件事。若我不小心發了脾氣,一定道謙求恕。神恩待北角宣道會,三十年中沒有發生不和的事,聯會也是一樣。因此我在事奉中沒有心靈上的壓力,感受自由釋放,沒有虛耗一分精神在不和的事上。
2.我一直以事奉為享受,所以未曾感覺到假期的需要,也從未取用任何的假期。不是因為我願意犧牲假期,乃是毫無需要感。這顯然是神的恩典。我的健康到今天還不錯。有時參加教會旅遊回來反而覺得疲倦。事奉就是我的娛樂。
3.我在一九五六年翻譯《祈禱出來的能力》一書時,經歷了聖靈充滿,沒有方言,沒有神跡,卻經歷了神的同在與祈禱的甜美,成為我一生的祝福。
4.我學了祈禱的功課,現在還在學習。今天每週一次的禁食祈禱是我蒙恩的源頭。與我有關的一切事工都在我的代禱單上,經常代禱。
5.有人問過我怎能在一家教會事奉三十年?原因就是我一直有新鮮感,有挑戰感,常常看見有人信主,不斷有分堂建立(超過十家),差傳事工繼續開展,不斷看見青年獻身(超過百人)。退休後,對北角宣道會更有新鮮感,每年被邀請回去講道,都發現教會有新進展,人數一直在增加。今日他們(一九九六年一月)主日聚會人數已超過二千六百人。
問:有哪些屬靈書籍影響你事奉的生命?
如《祈禱出來的能力》(附於《能力的澆灌》內),《聖靈的澆灌》(宣信著),鐘馬田(Martyn Lloyd. Jones)的著作,慕安得烈的著作,傅士德的《屬靈操練的禮贊》,司徒德的著作,教會復興史等,都對我的事奉產生了影響。
(受訪者為香港牧職神學院講座教授、華福董事會永遠榮譽主席,訪問者為香港建道神學院教牧系系主任)
(本文節錄自《教牧期刊》第一期,第一一七至一二二頁)
(編案:文章用字曾按華福所訂原則作修改)
出處:教牧事工-基督徒生活網原文網址:
http://www.cclw.net/other/jmsgjk.htm

http://church.dhf.org.tw/home/style3/Article.aspx?ArticleID=2760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牧專區

傳道人(領袖)的讀書問題

將文章加入我的最愛 更新日期:2008-09-10
作者:孫德生牧師
 你來的時候……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提摩太後書四13
  保羅勸告提摩太“要注意讀”,這句話無疑地是指著當眾宣讀舊約聖經而言。不過,關于其他各方面的閱讀工作,他的教訓也極為適當。保羅切望提摩太帶來給他的書籍,大概是一些精選的作品——注解和說明律法書和先知書的猶太歷史書籍,也許還有若干他講道寫信時所引述的異教詩人的寫作。他想要利用他一生的最後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的時間來讀他認為寶貴的書籍一一真是學到老學到死了。 據說丁達爾(注1)在他坐牢期間和一五三六年殉道之前不久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故事。他曾寫信給監獄總管,請求他準許人把他的一些東西送來給他︰
  「一頂更能保暖的便帽,一枝蠟燭,一塊要用來縫補我的裹腿衣的布……。但是最重要的,我迫切懇求你開恩,催促獄吏,叫他許可我手頭有我的希伯來文聖經,希伯來文文法和希伯來文字典,使我可以藉研習那些書籍來消磨時間。」
  保羅和丁達爾二人都用殉道前的一些時日來研讀羊皮卷經書。
  本章假定,屬靈領袖的第一急務和最大愛好,是藉著勤奮研習和聖靈光照,以求通曉聖經。不過我們現在要討論的,卻是他的補充性質的閱讀問題。
  想要在靈性和學識方面能夠長進的人,總是離不開書籍。當律師的,想要在業務上能夠成功,必須隨時明嘹重要的司法案件以及法律的修改,不會落後。做醫生的,必須隨時注意醫學方面的時刻變動的發現。屬靈領袖也是如此,必須通曉聖經和聖經中各種原則道理,也要知道期待他指導的人的心思意念。要達到這些目的,他必須經常選讀一些書刊,來和他跟個人的接觸相結合。今日實行閱讀內容充實值得閱讀的屬靈書刊和高等書刊風氣,衰落得很厲害。在這個時代,大家比歷史上任何時代的人都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許多人卻訴說沒有時間閱讀。在屬靈領袖來說,這個藉口實在毫無根據。
  衛斯理就愛好讀書,而且多半是在馬背上閱讀的。他常常騎著馬一天走五十哩,有時還走上九十哩。他所閱讀的科目範圍很廣大,而且都很深入。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旅行的時候,總要帶一本科學或者歷史或者醫學的書,支撐在馬鞍的鞍頭上,這樣一邊趕路一邊讀書,足足讀完了幾千本。他在牛津大學念書的時候,除了讀希臘文新約之外,全副心力費在三部名著上面。“大約在這個時期他開始認真研習‘效法基督(Imitstion of Christ)’,‘聖潔在生死(Holy Living and Dying)’,和‘嚴肅的呼召(TheSerious Call)’。這三部書成為他靈性上的主要導師。”他吩咐過衛斯理會年紀較輕的牧師要讀書,不然的話就不要傳道!
  向來喜歡專門挑選很容易或者很膚淺的書來讀的人,如果下決心每天只拿出半個鐘頭來閱讀一些供給靈糧、幫助心靈發展的好書,將能得到很大的益處。
  有一組專門討論“利用書籍和濫用書籍”這個題目的論文,很有見解,其中陶恕博士有一些很能引人注意的話︰
  「為什麼今日的基督徒總覺得沒有法子去讀著名的好書呢?人的智力當然不會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跟我們的祖先一樣聰明伶俐;他們能有什麼思想,如果我們肯盡心力,我們也一樣會有,現代的基督教書刊水準低落,主要原因並不是智力問題,乃是靈性問題。要有樂趣去閱讀著名的宗教書籍,必須盡量擺脫世界,把自己奉獻給神,這可沒有幾個現代基督徒能夠辦得到。早期的教父,神秘主義者,和清教徒等,並非難于了解的,只是他們超塵絕俗,居于空氣清新的崇高境域,惟有受感動熱愛神的人才能到達那個境地……。大家不能了解有名的基督教經典著作,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設法了解,卻無意聽從。」
   為什麼要閱讀?
   有人(注2)提過這個勸告︰“要閱讀,才可補充感悟的泉源。”那個人是帶著一口裝滿書籍的衣箱去度蜜月的人!
  名學者培根提到一個有名的閱讀法則︰
  「閱讀書刊,不要反駁或者駁倒,不要相信並認為當然,也不要尋找談話論說的材料,只要加以權衡考慮。有些書籍應加考驗,有些書籍應該全盤接受並相信,還有少數需要咀嚼和消化。」
  還有一個作者提出他的意見說,我們讀書,如果是因為要把內心當作堆棧來堆積貨物,或者是因為喜歡感覺到比人優越或者喜歡被人認為有知識,那就毫無用處,甚或比毫無用處更糟。
  屬靈領袖應該為了使靈性活潑和獲得屬靈的益處而讀書,這個目的就會大大地幫助他知道要選些什麼書來讀。有些作家所寫的書,很能激勵內心和良心,使我們向往最高境界。那種能使人起激動生感悟的讀書,是應該加以珍視鼓勵的。
  屬靈領袖應該為了啟發心思而讀書,手邊除了別的書籍之外,應該有一部操練他的心思的書——就是有些什麼要他運用最大的心力,激發新思想新觀念。
  他應該為了培養他講道教導和寫作的風格而讀書。為了這個目的,最好去讀那些名家的寫作,那樣就可以增廣我們的用語範圍,訓練我們的思想,教授我們講得銳利動聽的技術。
  屬靈領袖也應該為了獲得知識而讀書。今日的讀者,有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獲得多方面的知識。要吸收知識,主要的方法便是閱讀。所以他應該讀書,跟著時代前進。關于他本行的事,他應該有相當好的知識。
  他應該為了要跟偉大人物發生聯系而讀書。通過歷代最偉大最虔誠的人的著作,就可能與他們心神相交。
  哪怕是僅僅一部書,它的勸善力量也就無法估計。在文學珍奇(Curiosities Of Literature)(注3)一書中,有一章章題叫“讀一部書的人”(The Man of One Book)的,舉出許多單一部書就有大影響力的例子。著者讀過許多十九世紀時神所特別使用的著名基督徒的傳記,屢次看到同一部書曾使他們在生活上臨到了重要關頭,在工作上起了大改革。那部書是芬尼的“宗教復興講義”(Lectures On Revivals Of Religion)。
  反之,有誰能夠測量單獨一部書會有多大的作惡力量像希特勒所寫的那部“我的奮斗”(Mein Kampf)呢?羅寶遜主教(注4)寫的“對神誠實”(Honestto God)那部書,又有誰能夠測量它在靈性方面所造成的浩劫呢?應該閱讀什麼書?看看一個人所交結的朋友便可知道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這話是真實的,那末看看一個人所讀的書也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了,因為那些書就表現了他內心的饑餓和志趣,今日各出版社出版的非宗教性的和宗教性的書籍非常之多,因之辨別讀物的好壞也就非常緊要。我們只能選讀最好的書和最能幫助我們完成我們的任務的書。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讀什麼,大部分是要根據我們是什麼人和做的是什麼工作以及想要作什麼工作來決定。
有一個老作家(注5)說過,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可以把他向書籍當做人來分類。有幾部書算是“心愛的人”,這類書籍,尤是他被放逐,他還要隨身帶去的。有些別的書,比第一類要多些,算是“朋友”。其余大部分書籍,算是“熟識的人”,就是只旨點頭招呼的交情,有時作參考用而已。有一個詩人兼小學校長(注6)曾提出他個人的意見,認為最好的文學書籍只有五百部。編字典的韋斯脫說寧願讀通幾部書,不願見書就亂讀。他的論點是這樣︰只讀幾個在建立永久性的語文文學工作上有貢獻的大作家的書,讀到精通,勝過瀏覽千千萬萬部沒有長期價值的書籍。他主張我們應該向他們求得關于人心的真知識,就是人的志向,悲劇,希望和失望。英國有一個哲學家(注7)說過︰“如果我像別人讀過那麼多書,我就會像他們那樣蠢了。”
  有一個曾任一家著名周刊編輯多年的人(注8)認為傳記是最動人的普通讀物,因為傳記是傳述人的個性的。一個人讀過偉大的獻身給神用的男男女女的傳記之後,實在不能沒有感悟,不能不起熱心。“偉大人物的傳記,還會叫我們想起,我們也可以過崇高的生活。”有誰能估量像克里,耶得遜,戴德生,施達德,宣信那些著名人物的傳記是多麼能夠感動人去做傳教工作呢?
  有一個做過許多傳道和教導工作的人(注9),堅持手頭總要有一部好傳記。還有人(注10)這樣說︰
  閱讀好的傳記,構成基督徒教育的重要部分。傳記及無數實例可供他自己工作上的用處。他可以學習估計人格的真價值,瞥見自己一生的工作目標,決定怎樣盡力來達到那個目標,怎樣克己來抑制不當的願望;他也時常可以得知神怎樣進入奉獻的生命中去實現的旨意。
  做領袖的,在選讀書籍的事上,不應該以跟從他的人的興趣為興趣,也不應該以只讀那些容易讀的書或者他本行的書為滿足。
  有人(注11)這樣勸告︰
  「我們應該不斷地涉獵新的事物,不要囿于自己的見識,那是較有益處的。我們應該常常讀些不同的東西——不要只讀那些見解和我們相同的作家的作品,也要讀那些見解可能和我們相反的人的作品。我們不可因為他們的見解和我們的不同便立即加以指責;我們應該根據聖經來考驗他們的觀點是否合乎真理。我們也不可不親自閱讀人家的寫作,僅僅根據道聽途說,輾轉傳聞,便妄發議論,批評人家。……不要害怕新思想——也不要隨便相信新思想。」
  因此,做領袖的,應該盡力多讀那些有益的書籍,使他在神的國度里更有能力來服事,來領導。
   怎樣讀書?
   讀書,有一個意義是從寫出來的或者印出來的東西求知識;這就不僅是走馬看花般瀏覽文字符號,而是要仔細思量那些文字所表示的意見。“讀書很容易,但要心智上確實獲得讀書的益處卻困難得多了。然而,如果讀書得不到益處,我們讀書為的又是什麼呢?”
  有一個詩人(注12)向一個貴格會教友(Quaker)女士述說他早晨起來盥洗時怎樣學葡萄牙文文法,穿著衣服時又學些什麼,吃早餐時又看一些別的什麼,如此這般,一天到晚都沒有空。
  當時那位女士便輕輕地問他︰“那麼你什麼時候做思想的工作呢?”讀書而不暇思索,是可能的,但若不思不想,我們就不能從所讀的書得到益處。‧司布真勸告他的學生說︰你們要把手頭的書讀到精通,要讀到爛熟。自己要浸在書里,直至浸透。要讀了再讀,加以嚼碎消化。要叫書變成自己的書。好書要細讀若干次,並做筆記,加以分析。一個做學生的會發現,讀通了一部好書,比略讀二十部書,更有心得。草率多讀,自己以為了不起,其實得不到多少學識。有些人只求多讀,不加細想,結果變成不會思想的人。所以你們讀書時要記住這句格言︰“要細讀,不要多讀。”
  下列讀書法則,曾經證明能使讀書更有意義也更有長遠的益處︰
(1)讀過了立刻就會忘記的書要少讀,因為那樣讀書只能幫助養成忘記的習慣。選擇書籍,要跟選擇朋友同樣當心。(2)讀書時手頭要有鉛筆和筆記簿。除非記憶力特強,讀過就能牢記,否則多讀書就是浪費時間。要有一套做筆記的辦法,這種辦法,對于記憶的幫助,大得驚人。(3)要有一本“備忘錄”,以記下特別可注意的,有趣味的,含有深意的,以及值得永久記錄的事情。自己有意見有批評,也可寫下。這樣錄下了將來無法補充的資料,將它保存起來,附加索引,可供他日之用。(4)有關歷史,科學或其他方面的資料,要盡可能加以考證,一字一句,也要把意義弄清楚明白了才可放過。(5)要多讀幾樣書,因為心神極易煩悶躁急。變變花樣,這樣身體心神都能安靜下來。(6)如屬可能,要同時讀些彼此有關聯的書——歷史跟詩,傳記跟歷史小說;例如,讀美國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史時,也讀讀林肯總統和格蘭特總統的傳記以及惠特曼(注13)所寫關于林肯總統的詩歌。
  還有一個關于讀書方法的意見(注14),讀者如能照辦,當可得到極大的益處。不過,在此太空時代,工作異常緊迫繁忙,有些人會覺得那個方法太過理想。
  方法是這樣︰每一部內容充實的書,應該讀三遍。第一遍應該讀得很快,並且一氣讀完。你的潛意識就會跟著注意,把這部書跟你原來關于這個題目的知識連結起來;然後費一些時間想想看這部書對你的知識有什麼益處。讀第二遍時應該小心讀,慢慢讀,並且詳細讀,所有的新見解要一一仔細考慮,筆記下來,以備後用。隔了些時,就讀第三遍。這一遍應該讀得相當快,盡量避免中斷,也要在書的末端寫下簡單的分析,加注題目和說明的頁數。
  在蘇格蘭地方有一個牧師,在他小小的牧師住宅內收藏有足足一萬七干本書,平時十分喜歡隨便翻閱。但他的兒子談到他和他的書籍時卻這樣說︰“雖然他費了許多時間心力準備他的講章,他的講章卻沒有跟他的讀書發生聯系。”
  這便是做領袖的必須知道的一個危險。在理論上,書本是人與人之間見解交流的一條途徑。那個蘇格蘭的牧師固然把他的讀書跟屬靈生活溝通了,他的會眾原來應該可以得到他博覽群書的益處,然而事實上卻沒有得到。做領袖的,應該把他所讀的跟他所講所寫的溝通起來,使別人可以充分得到他讀書的益處。
  著者所認識的一個澳洲鄉間的牧師,是極愛讀書的人。他傳道不久就決定要使會眾懂得聖經和神學。後來他居然使他那個教會許多會友愛好讀書了。並且一步一步地介紹他們讀越來越高深的屬靈作品。結果那一區的許多農民都積藏許多書籍,比較傳福音的牧師,並無遜色。只要抱有這種目的,其他許許多多牧師都可以藉著引導會眾學習選讀書籍的方法,使會眾能像他們一樣欣賞屬靈的書籍。
  注︰(1)William Tyndale.(2)Harold J.Ockenga.
  (3)Ben jamin Disraeli寫的。
  (4)Bishop J. A.T.Robinson.
  (5)筆名Cladius Clear.(6)Matthew Arnold.
  (7)Thomas Hobbes.
  (8)Sir W.Robertson Nicoll.
  (9)Joseph W.Kemp.
  (10)Ransome W.Cooper.
  (11)Muriel Ormrod. (12)R.Southey. (13)Walt Whitman. (14)Canon Yates的。

出處:現代人音樂聖經教會原文網址:
http://blog.xuite.net/g5band/cmbc/17614143

http://church.dhf.org.tw/home/Style3/Article.aspx?ArticleID=246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牧專區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鴿子型教會書摘

前言:網路無國界
瑪莉原本要寫現代基督教。想來必引起不同宗派的強烈意見,甚至是異教徒的反彈。那麼,怎麼辦?寫「基督教的未來」?這也不行!我們不預測未來。
現代是網際網路的世代,不同的世界觀在網路上相互影響,這股浪潮不容小覷。
本文是書摘,試著從美國現階段的教會趨勢,省思台灣教會的未來;或許國情不同,卻也是一個思考面向。

序 摘要
這本書為搖搖欲墜的世界帶來希望。它指出怎麼駕馭改變浪潮,航行在二十一世紀的洋海中,大力展現福音,切合迷失世人的需要。它挑戰教會與信徒,要抱著學習的態度,順應後現代的大環境…停止發牢騷,開始在後現代的社會中活出基督的生命。這本書會讓你覺得不自在,但卻會帶給你盼望。

鴿子型教會不只是另一個時尚,為餵養基督徒領袖,使他們能夠切合時代的需要,並且走在時代的尖端;它還具有相當潛力,能夠轉化教會,就像九十年代早期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改變了企業界一樣。

對一個把未來視為禁區、與後現代文化漸行漸遠的教會而言,上帝已經興起了挪亞的「鴿子型教會」。這種教會是信心的團體,既大膽又英勇,在洪水改變之後,正搜索這個新世界。他們會把怎樣做行得通或是行不通的消息回報給我們。挪亞的鴿子型教會正開啟創意思考和深刻靈性的前緣,這種教會將查明何處是在後現代世界中服事的所在地。

本書的目的不是用來預測未來,而是要為當前到未來可能發生的變革和應許先行準備。

以下是書摘
.人往往容易高估當前所發生現象的短期影響力,以及低估其長期影響力。

.世界上到處都有這種人,他們對未來的憧憬,不過是回到理想化的過去。

.旅客注意,前無道路。路是人走出來的。

.不是後現代才發明「去物質化」:在舊約撒迦利亞書中有去物質化神學,先知警告:「4:6 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在後現代會自動加上,甚至不倚靠解決方案。

.去物質化的靈性: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四18)。

刺青:為了克服內心空洞,在自己身上打洞,認定為一種自我預防接種,並且用刺青覆蓋自己的身體,同時否認與肯定肉體的存在。

.牛奶咖啡的社會:後現代文化正簽署單一「歸化公民主義」(hyphenism)」的死亡證書,頌揚新的「混合」。這種混合是一種「多樣化差異」的誕生,遠超過多元文化融合論的範疇。有些人稱之為「後種族(Postethnic)」。我比較喜歡稱之為「大同思想(cosmopolitanism)」,或稱之為「牛奶咖啡社會」。各種文化正逐漸變成多彩多姿的無色彩。
世界正逐漸變成一個單一的地方。網際網路的特質之一,就是突破障礙藩籬。後現代兒童在網際世界交友的選擇與人種和種族地位之間毫無關係。這些兒童將使種族的藩籬變得模糊不清。

.佈道家葛理翰總是堅持,從文化意義的角度來看,不同種族的婚姻不管怎麼都是合乎聖經的選擇。在聖經中,我們看到一些面熟能詳的例子:摩西的妻子西坡拉,是古實人,屬於黑色人種;嫁給波阿斯的摩押女子路得,也屬於黑色人種。

.約翰衛斯理說:你若不能用講理或說服的方式,使一個人進入真理,永遠不要試著強迫他進入真理。倘若愛沒有驅使他進入真理,那就把他交在全地審判者上帝的手中。

在後現代文化中,種族多元是標準常態~
「階級」將成為生活經歷和契機的主要因素:對下一代而言,主要的差異不再是種族或性別,而是階級。他們不是在種族和性別中,找自己身分的本質,而是在階級和文化中。

.全球本土化(Glocal):全球並沒有誕生出單一的世界宗教,全球的宗教似乎更是彼此大相逕庭。

.英語在全球的優勢已經使它成為協調文化差異的工具,而不是用來廢除差異。

.強勁的雙響鈴: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在社會各方面,反多元文化融合主義會節節升高。
多元文化融合主義:中年雅痞的嘗試,要恢復自己長久已忘懷的政治獻身,卻同時不需交出自己從過渡期所得到的經濟利益。

.後現代性格:喜歡部分真理,勝於「謬誤的整體(false totalities)」。後現代的人更可能知道真理的糠秕,而不是真理的穀穗;誤把「大嗓門」的人當做是真理的傳達者。他們總是在學習,但從未真正了解真理的面貌。

.異端邪說有些事物有基督教異端邪說的特質,不是因為這些事物的本身是假的,而是因為它們半真半假,它們的部分真理是從其他真理的上文下理中產生的。
我們能夠預測後現代文化會成為異端邪說的全盛期。

.有人預料在2010年之後,伊斯蘭教將會取代猶太教,成為美國第二大宗教信仰。

.在「現代」這時代,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全部,並且人們了解我們整個人;在「後現代」時代,我們只知道一部分,人家對我們的認識也只有局部。教會的挑戰是幫助人們,在真我改變時,能忠於自己。

.教會將要喚起分裂的自我,進入專一的愛,能全心愛上帝:「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申六5)。」

.教會將幫助人們發出沉著、冷靜、鎮定、整合性的靈性;到那日,我們就會知道自己,並且為人所認識,不是部分認識,而是全然認識,甚至是面對面的認識。

.從宗派到族群:未來是「主權個體」的時代,每個人的思想、行動就像過去的國家,處在跨國性多邊協議的統管中。宗派教會模式是中等智力、中產階級、中等收入、中年---適合舊工業現代時代的中產階級風格。

.不要正常:後現代的人「做不正常的事」。後現代的人「在轉型」。對後現代的人最大的悔辱是指控他們很「正常」。後現代的人「不做正常的事」;他們努力不要成為群眾的一部分。正常先生和正常太太在後現代並沒有立足之地。

.教會最大的問題之一「溫和的人帶領溫和的人。」而,對現實社會來說,我們身處於尋找奇特經歷的文化之旅,年輕人抱著唐吉訶德的精神,到彩虹的盡頭尋找一堆金子。

.所有的標籤都是誹謗: 從神學的角度,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已是過去的歷史。默許這兩者的人會陷入官僚主義和野蠻行徑的迷宮中,動彈不得。

.有一天,我領悟到「右」和「左」都是靜態,是屬建立已久的種類。只有已有預設立場的人才會想左,想右的。然而,左和右並非唯一的種類。從事運動的心態不是問:「你是左派,還是右派?」而是問:「你是在前線,還是在後方?」

.社會學觀點:在後現代文化中,教會成長或稱為國度成長更合適,並非基於「同質的原則」,而是基於「異質的原則」。
.今日有許多不同的家庭種類,你的教會是否觸及這些人:無子女家庭(這在人口統計學上是成長最快的趨勢之一)、單身家庭、混合家庭、單親家庭、女人當家的家庭(佔目前所有家庭的百分之29,是前所未有的情況。)
二十一世紀會有愈來愈多的女性當家做主,以及看見愈來愈多人獨居。

.北美教會有老化的現象,教會裡漸漸看不見年輕人、單身成人或中年無子女的夫婦之蹤跡。

.身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身分主義(identitarianism):就是基於「我們是誰」來解釋「我們做什麼」和「我們的意圖」;種族認同身分會引導我們進入歧途。

用相反團隊來解決問題或進行合作計劃:耶穌的團隊是由人群混雜組成的,這些人並不是什麼「合適人選(fit in)」,而是「彼此合作(fit together)」的一群人。

.拓植全球性教會:這並非意味著單一文化會眾的形態已步入盡頭,但是,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以比過去更快的速度,拓植全球性地方教會。
在後現代改革教會中,排他是否就像在天堂中一樣,是不合時宜的?

.當人人皆同意時,當中就至少有某個人沒有動腦筋思考。

.結合,而不是融合:
Hans Kung:宗派主義和融合主義是教會目前最大的兩個威脅。

.未來的重大試探是自我設計的靈性:品嚐自己烹調的信仰。它已經以新世紀靈性的形式存在,它轉化不同的信仰傳統,融匯成一大鍋燉肉(或是,令人作嘔的東西,取決於誰是調製者)。轉化很容易從結合變成融合。

.當西方世界的優勢沒落,伊斯蘭勢力在全世界高漲,未來會有人把基督與一小方塊印度教,或是一小塊佛教接合在一起。也許把基督與佛教接合,要比與其他宗教接合,容易得多;因為嚴格的說,佛教不是有神論信仰,而是一個智慧的體系。「禪學佛教基督徒」不僅人數眾多,並且已經擁有實際的印刷工業。
現在已經有一些「伊斯蘭基督徒」和「基督伊斯蘭教徒」,他們公開宣稱能夠把基督嫁接在自己的信仰體系上。

.結合,而不是融合
我們是否能夠建立聯繫,而不會使差異性變成一致性?我們是否能夠學習,在充滿差異的世界中,活出彼此的信仰?

.1994年春天,小說類頭號暢銷書《聖境預言書》。次年起,大約有一千本出版的書籍是以「靈魂」兩字命名,談到靈性與個人成長。

.屬靈寫作不一定是談論關於上帝的事…而是關於人類對所有涉及上帝意義的渴慕。

.1997年,當美國人被問到誰最可能上天堂?最高答案的得主是德蕾莎修女,佔百分之七十九。

.讓靈魂揚帆出航的尋神狂潮:靈性海嘯已襲擊後現代文化,這一波在未來幾十年不會被中斷。這一波浪潮是:人們想認識上帝。相較於認識上帝,他們對關於上帝的事以及認識宗教,就不是那麼有興趣。人們要在「裡面」體驗「那遠超一切的」。

.這龐大的靈性饑渴不見得對組織性宗教是好兆頭,並且也不見得會轉化為對教會的興趣。
相較於白皮膚的美國青少年,非裔美國青少年想靠網際網路取得宗教體驗的人數是前者的四倍。
出人意料的是,較年輕的後現代者比他們的父母(現在約五十歲上下)更願意上教堂。

.宋泉盛(C. S. Song):可悲的是,往往人在聖靈的大愛中遇見耶穌時,多半是在教會之外,而不是教會之內。再來, Jeff Woods 說:社會對上帝不會不感興趣;社會對有制度的教會絲毫不感興趣。

.「世界比教會更能助人提升靈性」是正確的嗎?
教會必不可把神秘思想掃到地毯底下。超自然是正常的。第六感(ESP)是真的,不是想像的結果,也不是患了精神分裂症。

.俗語說:「有天堂,有地獄,還有緊急要事。」教會,你的緊急要事是什麼?

教會,我們做得到,我們是那種行在水面上的人。有一句格言:任何沒有明確禁止的事,保證必會發生;所有可能發生的事,都會發生。當上帝的靈在我們裡面居住,我們住在上帝裡,凡事都能。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做到的;完全的平安是可能的,並且可以無處不在。

「終極真實」並不是一樣東西,也不是一種思想,更不是一套律法。終極真實是人際關係。

我們注定要活出自己無法想像的生活。

神學家莫特曼寫道:「教會(Church)的頭一個字母,不是指教會,而是基督。」

小結
在現代世界,我們必須「腳踏實地」。在後現代世界,我們必須「踏入水中,行在水面上。」儘可能貼近著風航行,並且…掀起浪潮。

每誌一句那裡人太多了;沒人去那裡!

後記:我什麼都不知道
這本書相當厚,把社會/宗教現象講得這麼厚,是好書嗎?瑪莉只做了部分書摘。怎麼都是書摘?沒有自己的看法嗎?各位看倌,這是新書,這些書摘就讓我思考許久了,還未能盡其書然後寫出心得。就算找到答案,也能被自己活潑的思維解構掉的啦!
如何從這些摘要的啟發,整理出整全宣教的模式?或許我「去行」比「去想」更能在未來世界中經歷答案;可是,我能單單付諸行動而不去思考方向嗎?

吳蔓玲譯,遂特著,《鴿子型教會》,台北:校園,2007/12。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margaretchuo/article?mid=6893&prev=7114&next=3795&l=f&fid=18#top_save
卓瑪莉~向高處行 - Yahoo!奇摩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