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施與受:慷慨的施予,大方的接受

「你們也當彼此洗腳。」(約翰福音 十三:14)在一次與年輕人的團契中,大家談到了「施與受」的主題,年輕的朋友們紛紛發言暢談自己的經驗和學習,透過分享激盪出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當如何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施與捨」呢?在他們的邀請下,我們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學習。
  從小即被教導,施比受更有福氣,有志氣的人不隨便伸手向人要東西,因為這是可恥的行為。自然而然養成凡事自我奮力,不要依賴別人的習慣,看起來是一種美德,卻在無形中累積不少驕傲的本錢。
  久之,更對「施與受」產生誤解,認為施予者代表有能力、蒙福的人、令人羨慕,值得誇耀;反之,接受別人施予則表示無能力、低人一等、丟臉的、見不得人的,畢恭畢敬,充滿自卑心態。
  這種錯誤的觀念曾讓我們遍嚐苦果:
(一) 身為醫師是有能力、令人羨慕的施予者,不自覺流露出「專業驕傲」,我們高高在上,病患是無知的,無法體會求救者心靈深處的渴求,進而與他們交流、共鳴,失去享受「施比受更有福氣」的真正祝福。這種傲慢的施予態度,常是讓許多人害怕接受施予的原因之一。那就是「不食嗟來之食」!
(二) 拒絕基督教信仰,誤以為倚靠上帝、向上帝祈求乃是弱者的表現,信仰乃是殘障者的枴杖,我們是有能力的人,為什麼需要它呢?
  因此,看不起基督徒凡事禱告、凡事祈求的生活態度。即使在信耶穌後,許多時候仍然想靠自我的努力,認為自己來比較快,伸手向上帝要東西是丟臉的!心想上帝真的會喜歡這種人嗎?這使我們失去許多親近上帝的機會!
(三) 內心有需求,卻不好意思說出來,說出來就表示自己有所欠缺、不足,需要別人幫助,向人要是多麼沒有面子啊!婚後經常讓太太猜測,若被說中了,卻又含混其詞不願承認;她若沒有回應,我又會惱羞成怒,認為她不關心我,導致夫妻關係緊張,平白浪費許多恩愛生活的時間。
(四) 無論求知或生活遇到困境,常害怕丟臉不願求教,心想是個醫師怎麼可以表現無知的樣子。因此總想靠著自己的小聰明來圖謀,或許能蒙蔽一時,但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和上帝。如此偏行己意,反失去許多可以「精益求精」的機會,後悔莫及。
(五) 不懂得接受,甚至拒絕別人的施予(幫助),讓施予者深感挫折,攔阻別人經歷「施比受更有福氣」的祝福。
此外,既然不懂得接受,那麼在接受別人的施予後就不知道要如何回應,不自覺的把對方的施予視為當然,不知欣賞、感恩,甚至於誤以為向對方表示感恩,會讓自己更自卑,或是高舉他,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
  這些慘痛的經驗,一再地發生,讓我們看見自己的無知,促使我們認真尋求上帝,不斷地經歷生命的破碎與更新,得以更深入明白「施與受」的真義。
  原來,「施與受」都是上帝的恩典和祝福,我們能給人是因為上帝先施恩於我們,沒有什麼好誇耀的;而作為一個「接受者」,上帝藉著我們成全「施予者」,讓他們有經歷主恩的機會,不必自卑。
  上帝要我們學習做個「慷慨的施予者,大方的接受者」。
本文的引用網址  http://blog.xuite.net/home2/church/16699943/track

沒有留言: